學習不再是侷限在課程,想學甚麼就動手去做吧!|逢甲土木系 廖念逵
2021.04.28
選擇離開台北 重新開始
大二時從淡江大學機械系休學,準備近半年的轉學考,並在2016年降轉到逢甲大學土木工程系。
過去我過著很不健康的生活,一天打十幾個小時的遊戲,學業被二一兩次;後來我選擇離開家鄉台北,轉進逢甲大學,才開始精彩大學生活。
和高中不同的是「學習」這件事,不會再是老師苦口婆心請你(妳)學習,課堂中教授大多扮演著訊息提供者,「該怎麼學?」我想這是高中和大學最大的落差。每位教授都像是一間知識庫,該如何在有限的大學生涯中取得你需要的值得思考。
當初會選擇逢甲土木,其實和大多數的同學一樣,並不是多了解土木系的範疇,又因為是轉學生,一年級的課程大多沒上過,需要比其他同學投入更多的心思去學習。很慶幸的遇到一群同是轉學、轉系的同儕們,能互相幫助和互相鼓勵,讓我在全新的環境和領域能有發揮空間。
土木系學什麼呢?
土木系學習包山包海,課程主要核心大致為結構、測量、大地工程、營建管理等。畢業後的選擇規劃通常會有三個方向:少部分的人會選擇出國闖蕩,而留在國內的社會新鮮人又會分為兩群,考取研究所、高普考、專業技師,或是畢業後出直接出社會找工作。
土木系有很多元化的就業選擇,建屋、造橋、鋪路是最廣為人知的,物業保全、古蹟修復等等也是土木系未來可的出路。
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-偏鄉組-新社場域
利用轉學考結束後到逢甲開學期間的空檔,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到蘭嶼打工換宿,一手行李箱一手機票,開啟我對於深度旅遊的狂熱。
三下選修通識課程:地方創生-新社實地踏查,並擔任行政助理,一方面借助學校資源認識新社這個場域,一方面也學習到應對和溝通等軟能力,何樂而不為呢?
逢甲大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老師,許多老師確實花了不少心思在安排課程,他(她)們抱有熱忱同時也享受著研究和學習的過程。
公創所徐偉傑老師是這門課的負責教授,也是我的恩師。原先課程預計兩年,但因某些因素只開了一個學期,對於有意願繼續參與地方創生的同學,老師不僅協助同學實地訪查,也積習的媒合學生與當地社群,並提供足夠的資金補助。儘管在參與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壁和迷惘,但有天回頭你(妳)會發現自己有所成長。
對於新社場域充滿熱情的我,在課程結束後主動向新社休閒農業導覽協會提出,擔任一年一度的台中山城農遊體驗市集FB小編,學習從訪談前置準備到撰寫文案,建立了不少的人脈,經歷這些後我最大的改變是:學習不再是侷限在課程,想學甚麼就動手去做吧!
科技部跨領域工程人才計畫-菊島創業家團隊
四上,我一改以往單打獨鬥的方式,加入「澎湖創業學生專案團隊」,團隊集結逢甲大學不同科系、年級的同學,與澎湖家扶中心合作,一方面推動澎湖當地小旅行發展,一方面輔助弱勢爸媽擔任在地導遊。和新社場域不同的是團隊之間的溝通顯得相當重要。
「經歷過什麼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。」團隊之間難免會有摩擦,將克服不愉快的事看作一項任務,提升自已的度量和社交能力,我認為也是一種另類的挑戰。往後出社會需被磨礪的那些稜角,盡早學習也不是件壞事吧!
在團隊中除了培養逢甲大學十分看重的軟能力外,也學習不少專業技能,如:製作海報、拍攝MV、架設網站、設計LOGO和明信片等等。對我來說成果並不全然是最重要的,過程裡留下的種種回憶才是最珍貴的。
大學是個學習寶庫 學分學程/微學分/通識沙龍
逢甲大學在課程的選擇上相當多元,對於學程和專業技能的認證也不馬虎。
除了修習土木工程學系的課程外,我額外選了幾門指定的課程,符合院系規定「學分學程」標準,順利完成「景觀與遊憩學分學程」,對於畢業後履歷的撰寫有一定的幫助。
微學分是我認為非常棒的課程安排,自由選擇有興趣的課程,也可體驗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。在某堂微學分課程聽到教授的思維模式「快樂不僅僅是成功的結果,更是成功的主因。」,深深影響我。
通識沙龍是位於人言大樓10樓的開放空間,每個學期不定期舉辦免費的講堂,可能是交換生在異地生活的種種感觸,也可能是畢業校友充滿哲學的經驗談,或是學校邀請的各界達人蒞校分享。很多時候聽著別人說著自己的精彩故事,會發現自己會被他們的正能量所影響!
校外實習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-107年度校舍耐震補強工程現地記錄
大部分土木系的同學為能夠與業界順利接軌,大多會在畢業前選擇進入營造廠或建設公司實習。
我很幸運的代表逢甲大學參加107年度校舍耐震補強工程暑期現地紀錄專案,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每年與全台大學、科大合作,一方面監督廠商施工,一方面紀錄補強數據。此外,各校從中選定主題作為各校同學的期末專題成果發表,很開心我獲得第一名。
當初向教授請求這個機會時,因為成績並不是特別突出,也沒有相關的資歷和背景,大二失敗,大三寫了幾十張履歷表,才終於取得這個機會。在製作專題的過程更是被教授叮得滿頭包,不過很感謝當時的我在遭遇挫折沒有放棄。
國際體驗:暑期聯合大學-同濟大學-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課程
大三暑假,熱愛旅遊卻一直沒有機會出國的我,從國際處得知暑期聯合大學,只需要支付機票錢和少許的行政費用,就可以到上海體驗在同濟大學的生活。除了和來自兩岸三地的學生們互動交流,也造訪了上海有名的景點,課程只有短短的10天,卻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回憶。
文|逢甲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廖念逵
分享: